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棕榈油酸功能的研究进展

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两类。而不饱和脂肪酸按从甲基端起第一个双键位置的不同分为omega-3、omega-6和omega-9系列。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3个碳原子上的称为omega-3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α-亚麻酸(ALA)。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6个碳原子上的称为omega-6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LA)和花生四烯酸(AA)。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对大脑、心脏和免疫系统至关重要,其中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得。omega-9脂肪酸是非必需脂肪酸,可以由人体产生,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得。

近年来对omega-3、omega-6和omega-9脂肪酸的研究较多,但与omega-7脂肪酸有关的研究相对较少。作为一组单不饱和脂肪酸,omega-7脂肪酸常见于深海鱼类(如凤尾鱼)和某些植物类食品(澳洲坚果油、沙棘果油、海藻等)中[1]。omega-7脂肪酸可以通过抑制食欲来减轻体重,还能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从而减少黑色素产生,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脂肪的蓄积和减少炎症等[1]。本文就自然界中常见的omega-7脂肪酸之一棕榈油酸在控制体重、预防干眼症等多方面的功能和其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进行介绍。

1 棕榈油酸概况

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PMA)是由十六个碳原子组成且含有一个双键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是自然界中常见的omega-7脂肪酸之一。由于棕榈油酸在一些慢性疾病如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炎症中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其在一般油料作物中含量较少,但在昆士兰果油和沙棘果油中含量较多,分别为17%和30%左右,其含量因产地、品种而不同,如产自内蒙古、甘肃地区的沙棘果油其中的棕榈油酸含量可达32%,而产自山西的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含量仅为13%[2]。棕榈油酸在鲑鱼、鱼肝油和澳洲坚果油中含量较为丰富,分别为6.0%、7.1%和17.3%,但是在其他食品中含量(大豆油0.08%,巧克力0.2%,鸡蛋0.3%,橄榄油1.4%)并不高[3]。

2 棕榈油酸的功能

2.1 控制体重

肥胖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是由能量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导致脂肪储备引起的[4]。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肠肽,具有多种生理学功能[5]。神经系统的CCK作为递质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抑制采食、抗焦虑、镇痛、调节胰岛素分泌、调节血压、增强记忆等功能。

Yang等[6]分析了棕榈油酸对雄性大鼠短期摄食量的影响,发现与棕榈酸、油酸相比,口服棕榈油酸可显著减少食物摄入量。棕榈油酸可通过促进CCK的释放抑制大鼠食欲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经腹腔注射CCK受体拮抗剂地伐西匹可减轻棕榈油酸对摄食的抑制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是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 PPARα通过对肝内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肝脏脂肪细胞分化,脂质储存、转运和脂肪酸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7]。研究发现棕榈油酸没有改变PPARα靶基因的表达,且PPARα拮抗剂不影响棕榈油酸诱导的饱腹感,这说明棕榈油酸抑制食欲的过程可能与PPARα无关[6]。

孙龙[8]、Gong[9]等通过动物模型发现,棕榈油酸有助于抵抗饮食诱导的肥胖。Duckett等[10]以肥胖绵羊为试验对象,考察棕榈油酸对脂肪生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以10 mg/(kg·d)棕榈油酸静脉滴注肥胖绵羊,绵羊增重率降低77%。

2.2 改善皮肤状况

omega-7脂肪酸渗透皮肤速度快,使皮肤平滑、不油腻,目前高棕榈油酸含量的澳洲坚果油已开始应用于面部护肤、唇膏和婴儿制品以及防晒制品中。

肌肤中的黑色素主要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Criton等[11]发现,当黑色素细胞接收到讯息,可能是紫外线直接的刺激,也可能是皮肤受各类刺激之后释放一氧化氮等发炎传导物质的刺激,使得血液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多巴,再经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而形成黑色素。因此,如果要减少黑色素的产生,可以从抑制酪氨酸酶着手。Yoon等[12]研究发现棕榈油酸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黑色素生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在蛋白水平上抑制了小鼠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酶2(trp-2)活性,从而减少了黑色素的合成。因此,棕榈油酸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增白剂,可用于护肤品或作为低沉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