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血压全程管理有利于降低心血

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日前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全面回顾了长城会30 年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新中国成立7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血管病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了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健康福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廖玉华教授在题为“以患者为中心,高血压全程管理获益”的报告中指出:血压管理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医疗机构、政府等的共同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血压全程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控制率,降低心血管病疾病负担。

不同人群降压目标值不同

廖玉华教授介绍说,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约2.9 亿人,其中高血压病2.45 亿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有研究显示,亚洲人群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53%,心肌梗死风险增加31%。

廖玉华教授做学术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2016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主要死因构成比显示: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例为45.5%,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例为43.16%,每5 例死亡人群中就有2 例死于心血管病。2016 年中国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09.33/10 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51.18/10 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8.15/10 万;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5.11/10 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8.7/10 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6.41/10 万。每年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管理好血压对于降低脑卒中等终点事件发生的风险非常重要,心血管疾病防控仍应该聚焦早期防控。

廖玉华教授介绍,1991 年有学者提出了“心血管事件链”的概念,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不良危险因素列入起始端,心血管事件链是指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始,引起左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等进而发展到心肌梗死,最后导致心衰和死亡。研究人员强调通过戒烟、降压等七个方面预防心血管病。2019ACC/AHA 指南认为,心血管病预防的关键举措之一就是严格的血压控制,对于评估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超过10%且平均收缩压>130 mmHg 或更高,以及平均舒张压为80 mmHg 或更高的成人,推荐使用降压药物用于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非药物干预被推荐用于所有血压较高或高血压人群,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目标血压一般应为<130/80 mmHg。

廖玉华教授介绍,《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修订版》推荐的从血压达标获益到实现血压全程管理“双目标”设定符合我国国情,“双目标”值的概念是:患者血压基本控制目标设定为<140/90 mmHg;对于能够耐受的患者,最大的血压控制目标可以降至130/80 mmHg以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将140/90~150/90 mmHg 作为目标控制值,2018 修订版新增了“若患者耐受良好,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的推荐。

同时,对于高血压不同合并症人群2018 修订版指南也推荐了不同的降压目标值。如对于心血管病患者,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且血压>140/90 mmHg 时需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值为<140/90 mmHg;对于血压<140/90 mmHg 的冠心病患者,如能耐受可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蛋白尿<30 mg/d的肾脏病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蛋白尿30~300 mg/d 或更高时,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推荐降压目标值为<130/80 mmHg,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但尚未出现心力衰竭者,可先降压至140/90 mmHg,患者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以下。

以患者为中心全程管理血压

廖玉华教授说,调查显示,我国18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由于在血压全程管理中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很多,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仍偏低,由此导致了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廖玉华教授分析认为,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有:一是治疗率不足,诊断高血压但未启动降压治疗,或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后又停药;二是不合理用药,降压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三是药物使用不足,包括未进行联合治疗或因剂量不足而未达到有效治疗量,这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经济条件不足等有关;四是卫生保健系统不完善,不同级别医院医师的知识水平不同,对高血压患者登记随访、医疗指导、督促用药制度不完善。因此,血压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个人、社会、家庭、政府等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