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主页 > 综合新闻 >

顶级专家“云”探讨寒地“心”问题——第十届

2020年7月12日,为期四天的第十届寒地心脏病学大会(CRCC)正式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云端召开会议,打破地域限制,让学术会议触手可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会议连续10年将寒冷的北方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列为重要议题。本次会议的亮点是:“聚焦新冠病毒防控,保护心血管健康;推动科医结合,助力学科交叉创新;开展医师培训,推进基层医联体建设。”< /p>

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协会等多家单位,并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专门承担。

本次大会设有15个论坛,56个专题会议,7个卫星会议。共有274位学者应邀作学术报告和精彩讲座。院士5人,大学校长、副校长4人,全国学会(候任主席)14人,副主席11人出席会议并主持各论坛学术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院士、中国地方病中心主任孙殿军教授、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于开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赵长久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李伟民教授和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岳教授出席了大会开幕式。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田野教授主持会议。

杨宝峰院士在讲话中回顾了第十寒区的发展情况。从1979年黑龙江省心血管内科奠基人傅时英教授组织的首届全国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新进展培训班开始。2011年,在傅时英教授诞辰92周年之际,黑龙江省心血管内科系主任傅时英教授诞辰92周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承办傅世英教授75周年心血管慢性病学术研讨会。傅世英教授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与专家搭建学术平台,探索寒冷当地环境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规律,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新的贡献。根据傅世英教授的意见,这次会议被命名为“第二届寒区心脏病学会议”。 2013年,为纪念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始人吴连德博士,我们举办了吴连德博士纪念大会暨第三届冷心病学大会。 2014年寒区心脏病学会议与第十二届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学术会议——第六届东北高血压会议联合举办,首次对多学科交叉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 2015年后,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组织下,冷场心脏病学会与中俄青年学者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防治学术会议、中俄医学学术会议联合举办了冷场学会正式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品牌会议,黑龙江省政府也将本次会议列为中俄博览会期间中俄两国学术交流的重要议程。 2017寒区成立了医疗产业交叉与心脏康复论坛。目前,会议已从国内规模仅有100人的会议发展成为吸引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学者参加的学术盛会。每年参加人数超过2000人。 ,在国内外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杨宝峰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高血压是黑龙江省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高血压防控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其地理位置,受寒冷气候、饮食和生活习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省第一死因,占55.7%。而且,从长远来看,未来20年中风的发病率还会继续增加。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注重基础疾病的预防和排查。自1958年以来,历经60年,先后组织实施了6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涉及5个市、44个县、全省近30万人。政府和中国工程院制定了地方和国家政策,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阐明寒冷对高血压发病和发展的影响,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做出重大贡献。东北地区乃至全国。

中国工程院杨宝峰院士致辞

哈尔滨市校长中国工程院张院士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历史悠久,临床基础扎实。在傅世英教授、黄永林教授、孟凡超教授、李伟民教授、田野教授这五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系全体成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本系专业设置齐全,科研成果显着。先后开展了6次寒冷地区大型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为东北寒冷地区乃至全国的高血压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次大会将通过互联网技术在云端召开,打破地域限制,让学术会议触手可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新冠与心血管疾病论坛是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成立的,为新冠疫情下医院和各科室工作常态化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希望心血管内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努力,开拓进取。 ,继续做龙江人的“强心剂”、“护心丸”,守护龙江人的强劲脉搏,为健康龙江、健康中国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