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动脉、肺组织或胸廓等发生慢性病变迁,未及时治疗所导致的右心负荷加重、肺动脉高压等,进而使得右心室的扩大和肥厚,甚至引起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患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咳嗽、发绀、腹胀、食欲不振等。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属于“肺胀”、“水肿”、“心悸”等范畴。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机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病因种类较多,病机复杂,尤其是肺心病右心室衰竭,其病理本质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以心、脾、肺、肾为主,标实主要是淤血、痰浊、气滞和寒凝等[1]。对于心力衰竭而言,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气不足,到心阳衰竭,阳虚造成血流迟缓,而气血则造成血液循环冬绿不足,从而使得血液流通不畅,随之出现痰饮、淤血等,这都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标本虚实的本质[2-3]。

2 中药加减方治疗

2.1 五苓散合桃红饮加减汤

中医理论认为,肺心病心力衰竭主要以活血、益气、利水为主要方法,因为活血化瘀能够扩张血管,利水渗湿药则具有利尿的功效,益气药物能够有效的起到强心作用。黄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指标;桃仁、川穹、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避免形成血栓;桂枝具有较好的改善微循环、强心等生理活性。苏晓茵等[4]研究中,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而在此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合桃红饮加减汤(药方组成:桂枝、桃仁、泽泻、川穹、当归各10 g,红花5 g,黄芪20 g,党参、茯苓、猪苓、白术各15 g,根据辩证加减药方)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效果较为显著,P<0.05。

2.2 苓甘五味姜辛三子汤

中医学认为,肺心病与心、脾、肺、肾等四脏有关,早期为脾肺气虚,之后会出现气阴两虚,最后发展成心脾肾阳虚,治疗需要以补益肺脾、温通心阳为主要方法。王小平等[5]在对68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中,32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8%,而接受苓甘五味姜辛三子汤(药方组成:茯苓、五味子各12 g,灸甘草、白芥子、干姜、莱菔子各9 g,细辛6 g,用水煎服,并根据具体情况加减药方)治疗的36例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因为苓甘五味姜辛三子汤具有化饮止咳的作用能够较好的祛痰平喘、温通心阳、利尿消肿,使患者缺氧的状态得到改善,有效抑制血管内活性物质的分泌,稳定了机体内环境,增强了其抵抗力。

3 中药制剂治疗

基础的常规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仍然无法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所承受的痛苦,并且存货时间难以延长,长期使用还会出现副作用。在黄文广[6]等的研究中,接受基础常规治疗的是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供氧和注射强心剂,治疗后PaO2和PaCO2分别为(49.)、(55.),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将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内融入200 mg丹参多酚酸盐,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后的观察组PaO2和PaCO2分别为(54.)、(45.),观察组存在一定优势,P<0.05。主要因为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丹酚酸盐,该药物中的丹参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红细胞聚集指数,并且释放血小板,起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动性。

4 结 语

肺心病心力衰竭在我国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毒副作用较小,用药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苏和等[7]在研究中将肺心病心力衰竭证型分为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寒饮停肺证、水饮凌心证、湿热蕴脾证、痰蒙神窍证等,需要分型进行治疗,但是仍然存在辩证分型标准不一、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的机理机制有许多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 张瑞芬,苏 和,黄新生,等.从中焦论治肺病(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1):12.13.

[2] 李 扬,张明雪.中医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8,v.14;No.201(5):95-97.

[3] 宋彦伟,杨如意.中医药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