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相关的实验研究显示,心脏病患者的病症极易受到其自身的心理情绪影响,当其较为平静时,心脏的压力明显降低,当其心理负面情绪淤积时,心脏负担加重,相关并发症高发[1],本文因此展开心脏病心理护理实验,旨在讨论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心脏病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均分为采用心理护理的实验组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n=30例,其中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5岁,平均5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7~76岁,平均6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所有接受实验组的患者的均符合心脏病判断标准,在实验开始前,所有患者及家属均需接受心脏病心理护理全部内容培训和讲解,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表示同意实验并签署心脏病心理护理实验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心脏病基础护理,包括心脏病相关指标监控、心脏病相关知识教导、用药不不良反应以及病症发作的紧急救护培训。
实验组护理方式:医护人员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内容如下:(1)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诸如恐惧、害怕、抑郁、焦虑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将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找出解决并进行预防,例如恐惧害怕可能来源于病症发作时的死亡感,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表示病症并不具备立即死亡的可能性,同时为其使用该项病症的预防药物,抑郁焦虑情绪可能来源与治疗效果不佳,医护人员可以将其的治疗优势指标进行指出,帮助其增加治疗信心。(2)除了需要消散其负面情绪,还需要为其增加正面情绪,例如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家庭成员对其的爱护,以及播放舒缓、快乐的音乐、滑稽搞笑的电视节目等。(3)为患者保持舒适的环境,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够使患者的保持平和的心态,降低其心脏的负担。
1.3 效果标准
在护理结束后进行抑郁焦虑情绪评分,评分方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数越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越低,两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越轻,相应采用的护理方式越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平均为(40.)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平均为(49.)分,,比较结果为(t=14.744,P=0.001),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平均为(41.)分,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平均为(48.)分,,比较结果为(t=11.261,P=0.001),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抑郁、焦虑负面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加用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能得到有效的好转。
3 讨 论
心脏病是心外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吸烟过多,胆固醇超高,体重、血压等因素都是其诱因,病症发作时极为危险,有较大的概率出现心肌、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2]。
并且这种症状极易与患者的不良情绪共同作用产生恶性循环,原因一是由于心脏病症被过度解读,患者往往会过于恐惧,其二是心脏病相关并发症发作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极强的死亡感,恐慌感,导致其心中负面情绪不断增加,而这些情绪共同作用下,又会导致患者的神经、注意力高度紧张,血压也会因此升高,又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致使心脏出现异常运动的概率升高,因此,心脏病患者在恢复期间应当接受合适的心理护理[3]。
从本次实验结果观察可见,接受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要明显严重于实验组患者,原因便是患者未接受专业的心理护理。而由于心脏病极易被患者的心理情绪所影响,因此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便能有效的帮助其控制住心脏出现不良事件的次数,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无论是为了提高心脏病症患者的治疗期间舒适度还是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在心脏病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都是极好的选择。
[1]吴秀芬.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7):245-246.